政策总体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1][7]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1][7] - 2025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1]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7] - 2024年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 [2]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8]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 [9] - 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9]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9] -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 [9]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 [10] - 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10] - 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培育一批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1] -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 [11]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公路沿线及居住区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12] - 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 [12]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13] -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 [13]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鼓励汽车及供应链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14] -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球资金管理产品 [14] - 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提升海运保障能力 [15] - 深度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工作,牵头起草更多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国际标准法规 [15] 保障措施 - 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 [16] - 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 [18] - 持续编制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 [18]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智通财经网·2025-09-13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