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物制造定“中国尺”,生物制造全链条标准化研讨会在昌平举行
新京报·2025-09-13 10:0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生物制造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 预计2050年创造3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 占全球制造业三分之一[2] - 目前缺乏统一标准体系 数据格式千差万别 阻碍产业协同创新 如基因组 代谢组和发酵过程数据无法互通[2] - 标准缺失导致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推行受阻 即便技术突破也难以获得广泛认可 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3] 标准化推进举措 - 召开2025生物制造全链条标准化研讨会 汇聚百余位国际专家 旨在制定全球统一标准[1] - 聚焦微生物基因组数据 多模态数据接口和数据管理利用等基础领域 推动3-5项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诞生[4] - 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全球微生物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支撑 加速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4] 区域产业布局 - 北京昌平区作为合成生物制造主导区 聚集130余家合成生物企业 2024年产值超60亿元 预计三年内达100亿元规模[5] - 昌平目标成为全球生物制造的"设计中心"和"规则策源地" 依托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产业发展[5] - 企业案例显示 位于产业聚集区可加速产品成长转化 但标准缺失仍直接制约市场推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