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哮喘事件与健康风险 - 山西太原雷雨天气后山西白求恩医院急诊科患者骤增 许多人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儿童 孕妇和中青年为主 [1] - 重庆4月11日雷暴天气后当地各大医院急诊科经历异常繁忙一夜 [1] - 雷暴哮喘在雷电作用下花粉颗粒破碎成更细小微粒 被人体吸入下呼吸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症状包括咳嗽 喘息气促 呼吸困难 严重时危及生命 [1] 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风险关联 - 雷电与花粉在特定条件下共同促成雷暴哮喘 是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风险交织的缩影 [1] - 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导致高温 暴雨 洪水等极端天气频发 健康风险呈现更复杂特征 [1] - 持续高温直接引发中暑 热射病 加剧臭氧和颗粒物污染 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负担 在城市形成热岛污染双重威胁 [1] - 暴雨洪水直接导致溺水 污染水源 助长蚊虫滋生 增加登革热 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风险 [1] 防范措施与多部门协同 - 防范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需要多学科 多部门协同应对 [2] - 气象部门应加强大气中花粉 霉菌等过敏原浓度监测和播报 及时发出极端天气预警 [2] - 医疗系统在花粉过敏高发季需提高应对突发群体性过敏事件能力 [2] - 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时应强化前瞻意识 加强对新型健康风险研判与预警 将健康融入气候变化应对战略 [2] 公众认知与科普宣传 - 不少患者此前从未听说过雷暴哮喘 表明公众对新型健康风险认知不足 [2] - 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生大规模雷暴哮喘事件 数千人出现呼吸困难 [2] - 建议相关部门及时总结事件经验 加强气象 环境 卫生等部门数据共享与研判机制 [2] - 需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科普宣传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生态环境改善与长期策略 - 防范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需着眼于整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从源头上减少极端天气和污染带来的健康威胁 [3] - 需要国家层面持续发力 也需要每个人自觉行动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 - 保护环境 守护健康体现在日常方方面面 应不断更新健康知识 重视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 [3] - 科学认知 系统应对 全民行动才能在多变气候环境下守护每个人健康 [3]
当花粉遇上雷暴,敲响哪些健康警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3 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