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纯广:在支教路上“催化”希望
中国青年报·2025-09-12 22:45
教育支援实践 - 教师侯纯广在新疆和田实验中学支教期间自创"通用语+化学术语教学法" 通过生活化类比和双语顺口溜解决学生术语理解障碍[1] - 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担任教务主任期间提出增加课时 线上考试 强化巡查等措施 并组织开展联合专题 新课程改革示范等活动[2] - 通过互相听课评课机制与藏族青年教师结对 针对性提升授课技巧 目标打造"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2] 教学成果与影响 - 所带两个班级化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学生从部分回答问题进步到完整掌握知识点[2] - 针对性格内敛学生采用个性化鼓励方式 如对巴桑美朵采取带头鼓掌方式 使其从微弱发声进步到主动提问并展现自信[3] - 利用课前自习和周末为化学成绩不理想学生辅导 采用基础知识讲透与难题分类层层突破策略 增强学习信心[3] 师生关系建设 - 通过宿舍聚餐活动(如假期制作家常菜)拉近与家乡偏远学生的距离 学生参与洗菜择菜并给予积极反馈[4] - 学生通过赠送零食特产 节日问候及分享大学生活等方式表达情感 部分毕业生专程返校探望[4] - 支教期满时收到学生手写留言纸条 内容涉及对相处时光的珍视及未完成的民族文化交流意愿[4] 荣誉与认可 - 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及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等多项荣誉[4] -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学生的尊重与记忆 这种情感联结成为持续支教的动力源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