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展 - 上海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稳居全球前三 成为亚太地区原油贸易重要定价参考[1] - 挂钩20号胶期货价格的跨境贸易占天然橡胶进口量40%[1] - 30%南美农民参考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2号期货价格报价[1] - PTA出口主要参考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价格定价[1] 市场规模与全球地位 - 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2] - 全球交易量最大的2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中中国占据16席[2] - 上半年新增客户41万个 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者活跃在中国市场[2] 对外开放举措 - 91个期货期权品种纳入QFII交易范围 包括全部已上市股指期货和大部分成熟商品品种[2] - 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全面取消 摩根大通等外资机构已实现100%持股[2] - 中国期货公司在境外设立67家子公司 获得多家国际交易所会员资格[2] - 开放措施包括结算价授权合作、跨境商品ETF、交易所境外注册等多方面[3] 企业实践案例 - 逸盛石化通过PTA保税交割实现货物从工厂直达保税仓库 境外买方凭仓单提货[4] - 万凯新材料参考郑州期货价格对南美客户报价 同步锁定原料成本[4] - 期货市场提供基准价格增强议价能力 助力锁定原料成本 优化国际贸易体验[4] - 厦门国贸聚酯业务规模7年间增长7倍 通过期货锁定原料价格保障利润窗口[5] 价格影响力提升 - 期货价格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6]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6] - 嘉利高集团使用郑商所瓶片期货对东非实物贸易进行套期保值[7] - 引导PTA实物买家从一口价转向期货定价 为境外实体提供风险管理方案[7] 国际参与者体验 - 翱兰等国际粮商借助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 经营利润稳定性显著提升[7] - 境外交易者审批流程简化 套保额度申请周期缩短[7] - 人民币计价和保税交割机制使境内外市场联动更加顺畅[7] 未来发展路径 - 以"成熟一个、开放一个"节奏扩容特定品种池[8] - 降低境外投资者制度性成本 优化保税交割和跨境结算[8] - 依托科技赋能提升跨境交易效率与风险管理水平[8]
期货市场量质齐升加快国际化
经济日报·2025-09-12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