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如何打造区域比较优势?
上海证券报·2025-09-12 18:42

区位优势 - 区位优势内涵拓展至流量经济枢纽节点地位和城市群载体作用 需围绕沿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带创新发展路径[2][4] - 城市群深度融合要求主动对接区域战略 定位自身角色 卫星城市需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溢出 如岳池县形成重庆研发+岳池制造分工模式[3] - 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2小时商务链接圈 打通跨区域断头路和物流最后一公里[3] -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建立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标准 促进信息流跨域流动[4] - 争夺流量枢纽节点 综合评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集聚能力 如乌兰察布市凭借低温和绿电资源成为北方算力枢纽[4] - 挖掘新型区位优势 云南广西可深度链接东盟 RCEP 黑龙江吉林挖掘中俄跨境贸易 新疆强化一带一路枢纽功能[5] 制度优势 - 制度优势体现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软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方面[6] - 实质性改善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交易成本要素成本 加强诚信法治建设 将政府履约纳入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7] - 多维度衡量企业价值 破除所有制歧视和强制本地经营等隐性障碍 激活经营主体活力[8][9] - 优化数字政务建设 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跨省通办 建立企业诉求闭环处理体系[9] - 优化新业态空间发展载体 加大新业态空间适配性评估 盘活存量空间满足发展需求[10] - 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利用大数据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规范平台算法应用和线上服务竞争[11] - 厚植文化软实力 挖掘传承商业精神如徽商晋商精神 打造商盟协作平台促进融通创新[12] 市场优势 - 市场优势是激活区域经济动能核心引擎 需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五个统一要求 以消费要素产业市场为抓手[13] - 扩大消费市场 健全数字流通和物流网络 形成城乡互通消费循环 挖掘特色资源开拓特色市场 如余江眼镜和葫芦岛泳装产业[14][15]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推动传统要素新型化利用 土地要素向共享创业产业倾斜 资金要素促进跨区域流动[16] - 发展数据技术新型要素市场 制定公共数据定价原则 降低企业使用门槛 激活创新成果转化动能[16] - 发挥人才要素核心作用 建立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试点零工市场 完善灵活就业社保机制[17] - 推动产业升级 将小而散传统产业升级为专而强现代产业 如资阳中国牙谷占全球隐形矫治器产能八分之一[18] 品牌优势 - 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独特价值主张 吸引产业人才资本聚集[19] -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 加大文化基因解码力度 提炼核心特质 打造差异化城市名片如苏州郑州文化解码工程[20] - 深挖文化禀赋打造沉浸式场景 将文化元素植入公共空间 营造可体验文化氛围[20] - 融合产业优势培育品牌标识 如宜宾市动力电池之都产业与品牌相互赋能[21] - 构建全域传播矩阵 整合官方自媒体市民资源 利用短视频直播新媒体提升知名度[22] - 树立可持续品牌管理理念 以品牌建设倒逼服务能级提升 结合事件营销与价值沉淀 建立长效机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