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点概况 - 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实施方案已全文公布[2] - 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厦泉、河南郑州市、湖南长株潭、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四川成都市[3] -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4] 试点地区特征 - 10个试点地区均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较强代表性[2] - 试点地区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基础好、牵引性强[4] 改革目标与意义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2] - 改革旨在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3] - 通过改革试点为地方赋能,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3] 改革要素领域 - 改革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以及数据、算力、空域等新型要素展开[4] - 具体措施包括激发技术要素创新活力、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等[4] 各部门支持举措 - 自然资源部将指导试点地区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4] - 国家数据局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4]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指导试点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4] - 中国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4]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搜狐财经·2025-09-12 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