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成果 - 南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绿化面积超过1.6万亩 蒙古扁桃发芽率超过90% 成为高寒矿区生态修复优选树种 [1] - 公司已完成生态恢复面积达8.86万亩 累计完成牧草播种9.4万余亩 栽植乔木14万余棵 灌木1806余万株 植被覆盖度达90% [2] - 生态修复治理率100% 地表腐殖土利用率100% 水土流失治理率95% 土壤养分提升1-2个等级 [2] 技术路线与系统治理 - 采用"工程为辅 生物为主"技术路线和"明渠暗窖 外排内蓄"设计思路 针对高寒干旱环境(无霜期仅3个月 冬季低温零下37度) [2] - 实施六项核心措施:地形整理 供水保障 水土保持 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和灌溉系统 [2] - 形成"自维持 免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实现无需人工补植管护的自然生长循环 [2] 环境与社会效益 - 霍林郭勒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3.3% 有效解决风沙困扰问题 [3] - 复垦区亩产湿草达1.15吨 无偿提供周边牧民作饲料 促进牧户增收 [3][4] - 吸引37种野生动物回归栖息 包括黄胸鹀 蓑羽鹤等 建成工业生态融合景观区 [4] 绿色生产技术创新 - 制定矿山洒水降尘地方标准 根据风力风向规定洒水频次 高风速时停止作业 [5] - 实现封闭皮带输煤和专用运输通道 达到"储煤不见煤 运煤不露煤"标准 [5] - 投入世界首台120吨级纯电动矿用自卸车 效率超同吨位柴油车91.8% 年节约柴油177吨 [5] - 采用百吨级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车 年降低碳排放约1700吨 [5] 综合发展模式 - 将矿区打造为工业旅游始发站 形成文旅融合新业态 [4] - 构建"绿色生态价值链" 提升采运储各环节生态治理水平 [5] - 为高寒地区矿山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国家电投方案" [6]
矿山焕新韵 复绿又生金
中国能源网·2025-09-12 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