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及收益率表现 - 国债期货持续震荡走低 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一度失守1.8%和2.1%关口[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升至1.8%附近 较年初明显上行 1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基本持平[2] - 2025年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跌破1.6%历史低位 央行于1月10日宣布阶段性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1]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预期 - 市场对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升温 综合市场情绪与国债收益率水平已具备适宜条件但当前紧迫性不强[1] - 更看好四季度重启操作 以此释放中长期资金 调节债市供需关系 改善市场预期[1] -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研讨央行国债买卖操作议题 进一步推升市场预期[1] 央行操作历史及效果 - 央行已连续8个月暂停开展国债买卖操作 去年8月至12月累计净买入1万亿元国债[2]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 通过适时"买短卖长"对冲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态势[2] - 国债买卖操作相比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宽松效果更显著且操作更加灵活[5] 流动性管理工具比较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国债买卖操作以及MLF操作均为央行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工具[3] - 买断式逆回购 MLF与国债买卖操作存在一定替代效应 当前通过买入国债投放流动性的必要性不高[6] - 央行已于9月6日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预计9月将保持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加量续作维持流动性充裕[3] 债市影响因素分析 - 政府债券保持较大供给力度 9月有3.5万亿元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 居民存款"搬家"对资金面形成扰动[3] - 近期债市走弱主要来自估值压力 而非基本面 政策面和资金面变化 债券收益率上行后配置价值提升[6] - 利率调整核心因素在于股债性价比和"股债跷跷板" 央行重启买入国债不会根本决定利率趋势但可能阶段性缓和市场谨慎情绪[6] 市场机构观点 - 国有大行5月至7月在二级市场买入大量短期国债 被部分市场观点解读为提前布局央行重启操作的头寸需求[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将稳定债券价格 防范理财资金大规模赎回引发的负反馈循环 为"股强债弱"格局提供缓冲[6] - 四季度可能从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释放稳增长政策信号等角度恢复国债买卖操作[5]
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预期升温,四季度或成关键窗口
环球网·2025-09-12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