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3个月,多地国补再调整,改成 “报名摇号” ...
36氪·2025-09-12 02:12
国补政策演变 - 国补政策初期为全面开放模式,消费者可基于所在地定位直接领取并使用补贴优惠 [1] - 年中因首批资金用尽及监管关注违规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暂停或调整国补的动作 [3] - 政策随后从“无门槛”使用调整为“先到先得”的每日限量发放模式 [5] - 近期多地进一步将规则调整为“报名摇号”方式,如上海自9月20日至12月31日每两周开展一轮报名摇号 [9][10] 国补违规问题与监管应对 - 政策宽松期存在商家钻空子行为,如先涨价后补贴、骗补套补等 [1] - 有6个省份存在骗补违规使用国补资金总额超1亿元,其中湖南涉及约9383万元,河北涉及152万元,重庆涉及93.08万元,山东涉及68.62万元 [2] - 监管为防范骗补行为,推动国补执行全流程更透明和精准 [20] - “报名摇号”等新规则旨在更公平有效地发放剩余补贴,并有效防范骗补操作 [20][22] 各地国补规则差异 - 上海和安徽等地已采用“报名摇号”方式,流程包括线上报名、公证摇号、结果查询和中签资格领取 [10][14][15] - 江西、江苏、山西等地仍维持每日限时限量发放模式,如江西在每天0点和12点放量 [18] - 消费者仅能在本地参与活动,定位不在当地省市内则无报名资格,不支持跨区域抢补贴 [17] - 各地国补规则目前仍不统一 [20] 消费者参与体验与影响 - 政策调整为“先到先得”后,不少用户反映“使用难”、“根本抢不到” [5][8] - 规则变为“报名摇号”后,消费者担忧领取机会变得更难,可能影响消费积极性 [12][20] - 新规则下消费者参与更耗时间,但方式相对更公平透明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