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酸锂暴跌80%行业至暗时刻 金晟新能谋“一体化”破局
智通财经·2025-09-12 00:33

上市申请与行业背景 - 公司于9月3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 - 锂电池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碳酸锂价格较去年高点大幅回落 行业竞争白热化[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也是全球第一大第三方服务商[2] - 业务覆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产品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锂再生利用产品和镍再生利用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79%以上[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9.05亿元、28.92亿元、21.57亿元、9.37亿元[3] - 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1.51亿元、-4.71亿元、-3.44亿元、-1.44亿元 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0亿元[2][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骤降56.5%[2]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锂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49.6%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48.4%[4] - 镍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31.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0.8%[4] - 钴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17.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11.3%[4] 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 - 碳酸锂均价从2022年每吨42.69万元暴跌至2024年8.01万元 累计跌幅超80%[5] -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探至6.23万元/吨的历史低位[5] - 金属价格断崖式下跌导致产品售价与成本倒挂 是2023年及2024年毛亏损的核心原因[4] 盈利能力改善 - 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毛利率转正[5] - 改善原因包括钴价回升等市场因素和生产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压降[6] - 精准的存货管理规避了大额减值风险[6] 垂直整合战略 - 通过向上游强化黑粉产能和向下游延伸至正极材料制造 构建产业闭环[7] - 赣州基地退役电池处理量8万吨/年 黑粉产能1.5万吨/年 计划扩大直接处理退役电池包能力[7] - 宜春基地在建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 首次切入下游制造领域[8] 运营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52.7%升至2025年上半年67.3% 客户集中度创历史新高[9]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38天延长至2025年中56天 增幅近50%[9] - 应收款项总额从2023年4.21亿元峰值回落至2.79亿元 但周转效率持续下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