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4岁“通信老兵”卖旧手机年入13亿,被雷军投资,即将IPO
36氪·2025-09-11 23:5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业务 通过"以旧换新"模式作为手机品牌方和运营商的第三方服务商[1][7] - 采用ToB轻资产模式 上游对接小米 vivo 荣耀等品牌方及三大运营商超7.5万家线下零售店 下游通过自营平台"闪回有品"以竞价拍卖方式批量销售给中小商家[6][7][8] - 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仅6.5天 远低于行业10-15天平均水平 实现高效流转[9]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9亿元 同比增长超40%[2] - 持续亏损 2021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 9908.4万元 9826.8万元和6644.3万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463.3万元[2][3] - 毛利率从2021年8.2%下滑至2024年4.8% 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6.3% 远低于竞争对手万物新生同期19.9%-26.3%的毛利率水平[4] - 销售成本占比超85% 2024年12.35亿元销售成本占当年13亿元营收的95%[15] 市场竞争地位 - 按交易额计 公司2024年市场份额为1.3% 位列行业第三 远低于爱回收8.2%和转转8.1%的市场份额[21][23] - 中国二手手机交易市场2024年规模达7020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28.2% 手机回收率从2020年10%提升至2024年17.1% 仍低于发达国家55%-75%水平[19] 运营挑战 - 上游集中度高 2024年前五大采购伙伴贡献67.6%采购额 其中小米单独占比41.5%[11] - 缺乏议价能力 为维持货源需提高回收价格并支付高额佣金 2022年因小米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导致同业竞争 被迫提价压缩利润[13][16] - 现金及等价物仅1.19亿元 面临2025年底前需完成IPO的赎回协议 否则需偿付近8亿元[5] 战略发展方向 - 跟随国产手机品牌出海 进入东南亚等增量市场寻求新增长点[24] - 加大AI技术在质检定价环节应用 提升运营效率[24] - 拓展ToC业务 计划通过直播电商和入驻主流平台开设品牌店铺 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