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北京如何提升防御洪涝能力、构建韧性城市?
中国新闻网·2025-09-11 23:35

科技赋能水务建设 - 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连年超6% 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治水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2] - 水利部提出构建流域防洪工程、雨水情监测预报、洪涝防御工作三大体系 推进拒马河张坊、永定河官厅山峡等重点洪水控制工程 [3] - 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提升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建设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 深化北京特色模型应用 [3] 水资源优化配置 - 完善节水制度 强化节水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研发推广 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3] - 统筹多水源配置调度 用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 开辟东线水源 打通西部应急通道 加强北部水源保护 构建多元化抗风险水资源安全体系 [3] - 持续复苏河湖生态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 加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及一区一策精细化治理 [3] 水源地生态治理 - 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水文调节功能待提升 需优化生态系统配置 建立积水又保水的林分结构 [4] - 改善林草植被组成 将单层林改造为复层混交林 调控林分密度 形成生态与工程协同治理体系 [4] - 结合堤防措施、道路排水、梯田分排水及河道工程 提升水源地水文调节功能 [4] 极端天气应对策略 - 0-3小时短临暴雨预报可靠性较高 可预判淹没区域水深及影响范围 中长期预报不确定性较大 [5] - 城市需优化水系调度减少淹没范围 完善避难信息发布机制 重点防护低洼地带、地下空间及地铁等生命线工程 [5][6] - 暴雨中心存在迁移可能 需加强动态设防 智慧水利需整合多源数据与专业知识提升管理效能 [6] 韧性城市建设 - 全球变暖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 叠加季风气候与地形特征 使北方极端强降雨事件增多 [7] - 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确保生命线工程功能不丧失 [7]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大型调蓄空间规划 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提升洪涝过程仿真模拟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