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把创新做成一种“气候”(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2025-09-11 22:09

创新主体结构 - 企业主导创新体系 科研机构90%设于企业 科研人员90%来自企业 研发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90%源自企业 [1] - 国有企业与领军企业协同创新 组建国有企业创新联盟 委托华为等企业以业主制牵头技术攻关 [1] - 孵化近400家初创科技企业 5年内获得投资约25亿元 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格局 [1] 政策支持机制 -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立项与经费使用由科学家自主决策 案例显示研发成本从900万元降至400万元 [2] - 金融支持体系 推出科技金融15条政策 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 科技保险风险保障3.11万亿元 [2] - 容错机制建设 深圳发布宽容失败指引 明确5项勤勉尽责条件和9种免责情形 [2] 成果转化体系 - 专利转让活跃 2023年专利转让和受让超14.1万次 技术交易额达2636.10亿元 [4] - 推广揭榜挂帅等模式 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 促进产学研融通 [4] - 应用场景建设 发布4批次149个应用场景机会 促成90多个项目落地 聚焦20个重点应用场景 [4] 产业集群基础 - 拥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产业支撑 [4]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 实现技术研究与应用需求无缝衔接 [5] 人才发展策略 - 实施育才与引才双轨制 培养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5]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格互认 跨区域科研资助和大科学装置共享 [5] - 建立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