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收不增利的汽车行业 反内卷成功了吗?沪苏浙皖情况是这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1 10:10

行业盈利表现 -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上半年平均营收26.75亿元(同比增长11.66%),平均持续经营净利润1.60亿元,平均扣非净利同比下降5.43% [2] - 江苏地区平均扣非净利同比暴降32.49%,浙江地区同比增长13.27%,上海微增5.05%,安徽出现下降但未披露具体幅度 [1][3] - 日盈电子(江苏企业)上半年扣非净利同比下降417.80%,持续经营净亏损0.14亿元,主因汽车行业降本压力及市场竞争激烈 [2] 区域发展差异 - 上海地区平均营收53.20亿元居首,安徽平均营收增速16.61%领先 [3] - 安徽受益于奇瑞、江淮、蔚来、比亚迪等主机厂快速发展带动零部件企业增长 [3] - 江苏盈利下滑与本地燃油车产量收缩(如依维柯、名爵等品牌减产)及新能源汽车产能外迁(如理想部分产能转至北京)相关 [3] - 浙江增长主要受吉利多品牌战略及零跑汽车销量推动(8月销量超5万辆) [3] 出海业务表现 - 浙江境外业务收入总额569亿元(断层领先),上海241亿元,江苏154亿元,安徽53亿元 [5] - 浙江出海增速显著,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6%(去年同期为28%),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增速放缓 [5][6] - 轮胎轮毂细分领域出海增速领先,长三角总体增速从去年同期121%降至今年上半年12% [6] - 浙江轮胎轮毂境外营收153.63亿元,江苏33.70亿元,贸易壁垒升级对赛轮轮胎等企业造成压力 [6] 反内卷措施成效 - 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年年中116天升至2024年122天,2025年上半年微降至121天,显示反内卷初步见效 [9][12] -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细分领域改善最显著 [9] - 浙江地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改善最大,其他地区同比增加,与商业环境、资金管理效率相关 [11][12] - 多家主机厂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以缓解供应链压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