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市与市场表现 - 全球首个依托中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于2023年8月18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1][8] - 上市两年累计成交量6104.91万手 累计成交金额5.28万亿元 日均成交金额109.42亿元[10] - 期末持仓量7.95万手 日均持仓量8.43万手 现金交割期现价差稳定在1%附近[10][12] 风险管理功能实现 - 为货主企业提供风险对冲工具 有效控制订舱成本 案例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实现3.2万元盈利对冲现货市场4万元损失[3][4] - 帮助航运企业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平抑运价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确定性[2][14] - 经受住红海危机导致的运价快速上涨 2024年3-7月连续涨价及2025年4月中美经贸摩擦等多重市场冲击[11] 市场参与与国际化进展 - 货主企业和货代企业积极参与 青岛口岸涌现多个成功案例 参与机构包括宏源期货 港信期货 海通期货等[4] - 2025年3月被纳入合格境外投资者(QFI)可交易品种 首次参展新加坡海事周 同步面向境外交易者开放[12] - 填补国内航运衍生品市场空白 丰富国际集运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箱[12] 业务模式创新 - 期货远期合约点位成为远期订舱运价参考因素 实现三方权益保障和远端提前锁价[16] - 企业通过期现结合手段开发新客户 协助货主企业制定中期出口计划并提前锁定运输成本[16] - 传统订舱业务得到全新诠释 企业可将更多精力集中于运营层面而非运价波动焦虑[5][6] 交易所战略规划 - 实施"启航工程"市场培育行动 对参与项目的实体企业给予资金支持[4] - 持续加强一线监管和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期货品种安全平稳运行[11][16] - 计划持续丰富航运衍生品体系 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9][16]
从青岛案例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两年实践
搜狐财经·2025-09-11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