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资源禀赋与政策支持 - 上海是中国除香港以外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三分之一[2] - 上海金融市场2024年成交总额达3650.3万亿元,位居全球前列,并集聚了15家金融基础设施[2] - 中央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包括2021年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意见和2025年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3]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总量的47%,FT账户累计开立超17万个,资金余额达万亿元级别[4] - 离岸债券发行规模已超万亿美元,创新推出自贸离岸债、玉兰债、明珠债等产品[4] - 通过沪港通、沪伦通等机制实现股市互联互通,境外投资者可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A股[4]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 2024年1-8月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比仅29.3%,境外企业认可度有限[5] - 缺乏与"一带一路"国家货币的直接交易机制和做市商流动性支持[6] - 中长期汇率避险工具匮乏,套期保值成本较高[6] - 人民币回流渠道不足,CIPS系统国际推广有待完善[7] - 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境内外汇率利差显著[8] 上海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政策建议 - 探索建立"离岸经济功能区",参照国际经验制定特殊法律税收体系[10] - 发展离岸保险、债券、信托等业务,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11] - 扩大人民币跨境资金池规模,加强与香港在利率形成机制方面的合作[11][12] - 允许离岸银行业务使用人民币,完善OSA账户与FT账户体系[13] - 设立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强CIPS系统建设与推广[14] - 提供差异化税收优惠,建立国际金融争议仲裁机制[15] - 推动外汇政策向"平台式开放"转变,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16]
试析上海建立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
搜狐财经·2025-09-11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