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与融资 - 禾赛科技于9月8日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已于2023年2月在美股上市,成为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1] - 港股上市旨在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资本市场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以发展业务,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提供充分市场准入和股东流动性 [1] - 按指示性发售价计算,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7.06亿港元,其中50%用于研发投资,35%用于生产能力投资,5%用于业务发展,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7]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亏损呈收窄趋势 [1][2]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显示盈利改善迹象 [1] - 2022年至2024年激光雷达出货量分别为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出货量增长推动收入提升 [2] 业务构成与客户结构 - ADAS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3%提升至2024年的61.3%,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从67%降至32.4%,业务重心向汽车行业转移 [2] - 2024年机器人收入下降主要因一家全球领先OEM暂停自动驾驶项目导致客户收入减少 [2]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3.1%、67.5%、59.9%,2025年第一季度达68.3%,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同期为24.3%、28.4%、33.7%、24%,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3] 行业竞争与技术路线 - 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1] - 智驾领域存在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路线之争,特斯拉和小鹏汽车选择纯视觉方案,理想汽车和蔚来坚持激光雷达路线 [6] - 公司盈利能力取决于激光雷达需求增长、竞争胜出及外部因素如客户商业成功、市场对自动驾驶认知和监管环境 [6] 研发与运营投入 - 2024年研发开支占收入41.2%,销售及营销开支占9.3%,一般及行政开支占15.3%,公司将持续投入资金用于产品升级、产能扩张和市场拓展 [7] - 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4.85亿元增至2024年的7.65亿元,公司面临信贷风险,可能无法及时或完全收回应收款 [5] 市场与供应链风险 - 汽车客户需数年时间设计开发ADAS等技术,产品若未被选用于特定车型,可能多年无法向该车型供货 [4] - 主要客户流失可能对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客户构成变化导致收入波动,早期客户以自动驾驶公司为主,后转向汽车客户 [3]
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
36氪·2025-09-10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