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适应证用药现状 - 医生面临医院HIS系统自动弹窗预警和审方医生三连问的处方审核压力 导致超适应证用药存在顾虑 [1] - 儿童用药尤其是罕见病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是超适应证用药重要场景 主要由于药品审批流程严格 伦理要求高以及药企研发动力不足 [1] - 中国医生规避高风险诊疗比例约50% 儿童用药时规避概率更大 罕见病患者特异性高进一步增加保守用药概率 [2] 超适应证用药分类与案例 - 超说明书用药分为高价创新药和老药两类 前者涉及患者费用压力 后者存在医疗风险顾虑和药品供应问题 [4] - 西罗莫司作为典型罕见病超适应证用药案例 患者年药费开支超10万元 总治疗费用可能超过20万元 [5] - 儿童因药物临床试验缺乏和专用剂型少 导致超说明书用药较成人更普遍 不良反应风险更高 [3] 政策与指南支持 - 国家卫健委支持合理且必需的超适应证用药 强调在患者知情同意和循证医学证据前提下实施治疗 [3] - 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罕见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儿科·2025年版)》 填补儿童罕见病超说明书用药标准空白 [5] - 国家药监局发布《模型引导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 提倡采用真实世界研究和成人数据外推儿童等方法 [8] 支付保障与医保覆盖 - 超适应证用药目前未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需由患者承担相应治疗费用 [8] - 例外情况下医保覆盖超适应证用药 如氟西汀虽未明确儿童青少年适应证但已纳入8岁以上青少年抑郁症医保报销范围 [7] - 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完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体系 需经专家评估审核 执行知情同意程序并严密监护 [7] 适应证拓展挑战 - 适应证拓展依赖制药企业注册临床研究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 但药企缺乏拓展动力 [9] - 儿童适应证拓展难在有效性验证 左乙拉西坦拓展至1个月以上患者花费数年时间并提供大量真实世界数据 [9] - 儿童罕见病药品有效性验证受试者招募困难 有时十例乃至几例符合条件的儿童受试者都不多 [9] 数据与证据积累 - 真实世界数据转化为真实世界证据存在难点 包括数据来源多样 系统平台数据统合标准化困难以及真实性验证和可比性不足 [10] - 循证医学证据积累依赖临床医生使用意愿 如果医生没有用药意愿则证据积累无从谈起 [3] - 专家共识等循证医学证据的范围与效力等级存在模糊地带 导致年轻医生开具超适应证处方时存在多重顾虑 [6]
儿童超适应证用药,医生为何顾虑重重?
第一财经·2025-09-10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