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慈善信托备案数量超2550单 规模突破98.21亿元[1][5] - 规模较2017年首年备案的8.4亿元增长10.7倍[1][5] - 2025年较2024年末新增306单 规模增加13.14亿元[5] 制度发展进程 - 2016年慈善法首次确立慈善信托制度 明确其公益信托属性[2] - 2024年9月新慈善法实施 专章规定慈善信托运行规则[4] - 2023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将公益慈善信托列为三大类业务之一[4] - 2025年初民政部与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年度支出下限及管理费用上限规则[4] 业务创新与试点 - 慈善信托财产类型从现金扩展至股权、不动产等多元资产[5] -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开展不动产及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5] - 杭州于2025年7月启动股权慈善信托登记试点[5] - 昆仑信托落地全国首单股权慈善信托财产登记案例[6] 应用场景拓展 - 从传统教育扶贫延伸至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科技攻关等领域[4][7] - 中国外贸信托采用"慈善信托+基金会"双平台模式支持央企援扶[7] - 五矿信托思源系列投放超千万元支持科学考察与生态保护[7] - 中诚信托推出DAF理念慈善信托实施奖学奖教、困境儿童关爱等项目[7] 机构实践案例 - 华鑫信托"同鑫善行一号"截至2024年末资金运用规模累计达3400万元[8] - 云南信托设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慈善信托 启动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项目[8] 发展建议方向 - 需完善社会影响力评估、服务生态构建及非交易过户配套制度[9] - 建议构建整合产品信息、机构信息、项目信息的慈善信托数据库[9] - 推进登记备案一体化 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民政部门制度协同[9][10] - 扩大慈善信托资产类别以更好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10]
慈善信托规模近百亿 业内呼吁登记备案一体化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0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