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刘晓春:稳定币合法化后有哪些发展路径
36氪·2025-09-10 10:47

稳定币法案与合法化 - 法案通过不等于稳定币自动获得合法地位 仍需满足具体监管要求才能发行和应用[1] - 现有稳定币在法案实施前可能处于不合法状态 需要过渡期达到合规标准[2] - 立法原因是稳定币已存在并发挥经济作用 但存在风险需要规范监管[2] 稳定币的本质与定位 - 稳定币不是法定货币 只是实现货币支付的中介工具而非结算本身[2] - 稳定币对发行人是一门生意 对使用者是一种无奈的选择[2] - 在法定货币支付方便的场景下 稳定币没有存在必要[2][11] 历史案例对比分析 - 温州民间借贷阳光化后登记备案减少 因资金用途和来源存在合规难题[3][4] - 第三方支付合法化后快速发展 因其服务的网上交易本身合法且前景广阔[6] - 民间借贷和稳定币都存在"阳光化后生命力减弱"的现象[5] 稳定币当前应用场景 - 虚拟世界支付大部分处于灰色地带[8] - 规避美国制裁的跨境交易支付[8] - 币值不稳定国家居民用美元稳定币对抗通胀和外汇管制[8][10] - 非法活动包括洗钱和跨境资产转移 这些业务将因KYC要求而退出[9] 合法化后的发展策略 - 原有市场格局难以维系 第一种策略无法实现[10] - 进入主流支付场景面临挑战 零售支付中本币稳定币缺乏需求[11] - 商家发行稳定币类似购物卡 但难以跨商家流通[12] - 卡组织发行稳定币对用户属多此一举 可能带来兑换风险[12] 跨境与国内支付应用 - 稳定币在合法跨境支付中未体现优势 因收付双方最终需要货币存入银行[13] - 摩根大通等机构推出的稳定币在主流跨境清算中未找到应用场景[13] - 国内贸易支付场景中稳定币更没有优势[13] 潜在应用场景分析 - 链上资产交易如RWA 但香港绿色债券等案例并未使用稳定币[14] - 电商上链场景一旦普及 银行和法定货币也会上链 稳定币无优势[15] - 出海企业规避外汇管制可能是最大合法应用场景[15] - 封闭场景如赌场筹码、产业链内部等可使用稳定币[16] 支付工具比较 - 代币化汇票比稳定币更受欢迎 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19] - 存款代币化直接支付货币本尊 比稳定币更具优势[20] - 央行数字货币在相同条件下绝对优于稳定币[20] - 稳定币可能为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开拓场景[20] 监管意图与地域差异 - 美国立法包含监管金融秩序和为币圈留利益空间的双重目的[21] - 香港在实施稳定币条例同时研究推出数码港币[21] - 任何发行主权货币的国家都不会允许非本币支付工具流通[11] 行业前景展望 - 稳定币是支付体系中的一种工具 但不可能成为主流支付工具[21] - 应用规模取决于未来交易模式需求、监管方式和技术进步[21] - 人民币稳定币还需考虑储备资产的可投资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