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厌学到复学| 15 从“我不行”到“我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打破拒学循环
经济观察报·2025-09-10 06:48

核心观点 - 成长型思维训练4步法帮助拒学儿童将固定型思维转化为发展型思维 通过认知觉察 证据反驳 目标拆解和过程记录实现从"我不行"到"我可以试试"的转变 [1][4][5] 思维陷阱分析 - 能力固定型自我否定 将暂时学习状态等同于永久能力缺陷 例如认为"记忆力变差肯定学不会新知识"或"休学后课程补不回来" [2] - 环境灾难化想象 将过去负面经历放大为未来必然结果 例如认为"学校全是压力会崩溃"或"同学会笑话我" [2] - 结果完美主义逃避 陷入要么完全做好要么干脆不做的二元思维 例如认为"试了考不好不如不去"或"必须考前十名才有用" [3] 成长型思维本质 -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核心概念 强调能力可通过努力 策略和坚持发展而非天生固定 [4] - 关键价值在于重新解读困难:将"我不行"转化为"我现在还不行但可以试试找方法" 将"学校可怕"转化为"可以慢慢适应" [4] - 适用于复学场景的核心意义在于打破非黑即白思维 允许微小进步如"去学校待20分钟"或"问老师一个问题"作为重建信心起点 [4] 四步训练法 - 第一步通过贴标签技术实现认知觉察 使用"思维气泡卡片"将消极念头具体化 例如正面写"我不敢和同学说话"背面标注"害怕被拒绝的声音" [6] - 第二步用证据反驳绝对化认定 通过提问引导回忆成功经验 如"休学前两周每天背10个单词最终记住不少" 或制定具体应对策略如"课间去操场走一圈" [7] - 第三步重构目标体系 将模糊大目标拆解为可控小步骤 例如将"和所有同学处好关系"改为"明天对同桌说早上好" 配合"成长阶梯表"划分5-8个可执行台阶 [8] - 第四步通过成长日记记录过程性努力 每日记录一件"为自己做的小事" 如"主动查复学材料两样"或"未立即发脾气" 每周回顾时重点肯定勇气与准备行为 [9][10][11] 家长行为模式 - 避免空洞鼓励 采用过程肯定替代结果承诺 例如具体表述"发消息问笔记是为复学做准备的勇敢行为"而非笼统说"肯定能成功" [12] - 示范成长型思维 主动暴露自身困难及解决过程 例如分享"做报表出错后拆解小步骤最终完成"的经历 [12] - 允许阶段性倒退 采用支持性回应替代指责 例如询问"是否目标过高或需要换方法"而非批评"又退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