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试点示范”到“规模推广” 车网互动能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环球网资讯·2025-09-10 03:33

车网互动技术发展现状 - 车网互动(V2G)技术通过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实现电力供需平衡 成为多地探索电力调峰的新路径[1] - 山东省首创"双轨制"电价体系:充电执行分时电价(深谷时段低至0.222元/千瓦时) 放电按实时电价结算(高峰时超1元/千瓦时)[2] - 江苏无锡验证基地通过50台60千瓦V2G桩实现公共充电站场景应用 并配备光伏储能设施形成"源网荷储"协同系统[5] 用户参与模式与收益 - 私人用户案例:山东车主月放电167.5千瓦时获82元收入 扣除成本净赚78元[3] - 公共充电站用户反馈:单次放电收益可覆盖两次充电成本[5] - 调研显示超过50%车主在放电价格达1.5元/千瓦时时参与意愿显著提升[7] 电池寿命与质保问题 - 动力电池设计寿命平均2000-3000次 私家车年充电频次50-100次 十年使用周期内仍有充足余量参与车网互动[3] - 部分车企开始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如广汽昊铂品牌为广州V2G用户提供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9] - 当前行业痛点:频繁参与车网互动可能影响车辆质保期限 需通过财政支持(如以旧换新政策)和市场化方案平衡质保成本[9] 基础设施与成本挑战 - V2G充电桩成本约为普通充电桩2-3倍 高昂初期投入抑制运营商投资意愿[10] - 现阶段运营商收益主要依赖设备销售和政策补贴 缺乏市场化盈利模式[10] - 需通过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迭代降本 预计未来V2G桩成本将逐步降低[11] 政策支持与试点进展 -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首批规模化应用试点 覆盖9个城市30个项目[5] - 成都利用电动公交车大容量电池参与电网调节 无锡探索"源网荷储"全要素协同[7] - 下一步将开展区域测试积累数据 并启动用户画像调研深度了解需求[7] 行业发展前景 - 预计2027年全国新增具备常态化V2G功能车主达百万级 2030年突破千万级[12] - V2G技术有望成为新车标配功能 需针对私人、公共及办公园区场景制定差异化推广策略[11][12] -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经济价值(峰谷价差收益)和社会价值(节能减排荣誉感)的双重激励[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