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目的与理念提升 - 新增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范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大立法目的 [2]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 [2] 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 - 明确属地 部门 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 实行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 [3] -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 上下联动 功能完备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3] -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专业能力 [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 新增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和风险评估职责 [3] - 要求对重点场所进行指导以体现精准防控 [3] - 将基础性研究纳入职责以推动科技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3] 各级机构职责分工 - 国家与省级机构侧重监测 预测 对策制定和标准制定 [4] - 市县级机构负责规划落实 免疫消毒 病媒生物控制和本地疫情监测 [4] - 形成上下联动和分工协作的高效防控体系 [4] 医疗机构职责强化 -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设立专门科室并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工作 [4] - 承担本机构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 控制和疫情报告工作 [4] - 提升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以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 - 设立专门科室或指定人员承担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和疫情报告等任务 [4] - 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开展患者健康监测及社区防控指导 [4] - 发挥城乡社区防控前哨作用以实现早发现 早报告和早处置 [4] 重点场所应急预案 - 医疗卫生机构 学校 托育机构 养老机构等需制定本单位应急预案 [5] - 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重点场所为应急预案制定主体 [5] - 提升人员密集场所防控能力并落实单位主体责任 [5] 个人义务与防护要求 - 传染病患者 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需如实提供信息 [6] - 要求上述人员及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6] - 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故意传播传染病 [6] 比例原则与权利保障 - 采取防控措施时需选择对权益损害和生产生活影响较小的方案 [7] - 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和期限 [7] - 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科学确定人员范围和期限并及时调整 [7] 知情权与救济渠道 - 书面告知诊断结果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8] - 采取措施的机关需向社会公告具体内容 实施范围和期限 [8] - 单位和个人可提出申诉 政府需畅通渠道并完善处理程序 [8] 个人信息保护 - 依法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并保护个人隐私 [8] - 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且信息不得用于防治以外目的 [8]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 加强和完善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 [9] - 体现平急结合理念 需更多医疗机构资源补充专科医院不足 [9][10] - 强调综合医院平急转换以增加医疗机构韧性 [10] 资源保障与支撑体系 - 提供机构建设 经费保障 物质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10] - 新增信息系统规定以支撑防治工作 [10] - 需平衡人才培养 物资储备的成本效益 [10]
传染病防治“法治处方”上新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中国青年报·2025-09-10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