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 - 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 为因渐冻症 卒中等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1] - 脑电大模型在半秒钟内解析完整中文语句且字数无限制 10个声母解码准确率超83% 15个韵母解码准确率超84%[3] - 患者仅耗时100分钟进行模型训练 朗读54个汉字后模型能衍生出近2000个常用汉字的表达能力[2] 技术优势 - 脑电大模型具备1:36外推能力 通过探索多个大脑区域协同编码机制实现目前中文解码最高准确率和最强解码外推能力[3] - 相比英文26个字母解码 中文"418个音节+4个语调"的解码难度更高 该突破相当于为脑机接口装上"中文操作系统"[3] - 系统适用于多种语言解析 既能帮助中国患者说中文 也可助力外国患者使用英语 日语等[6] 临床应用 - 在华山医院临床实践中 医生为患者植入8-10根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捕捉脑电信号 模型直接输出患者完整"心里话"[2] - 全球首个脑机接口多中心队列研究已启动 对一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疗效观察 积累真实世界数据[5] - 技术突破源自对脑机接口技术的长期布局 建立标准化 共享型侵入式颅内脑电数据库[5] 产业生态 - 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集结高质量孵化器 概念验证平台和检测认证基地 形成产业生态闭环[4] - iBRAIN脑电数据联盟联合全国十多家神经外科领域头部医院 建立全球最大规模标准化共享型脑电数据库[5] - 联盟已完成规范化底层架构 积累海量高质量脑电数据 为脑电大模型创新提供数据基石[5] 发展前景 -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场景广阔 最终目标是让患者重新动起来 走起来 说出来 提高生存质量[4] - 开放共享平台为多领域研究提供支撑 可探索大脑对运动信号 情感信号的编码 甚至助力理解艺术创作时的大脑活动[6] - 推动脑机接口产品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加速前沿技术从"科学实验"转化为"普惠应用"[4][5]
脑机接口中文解码实现临床突破 失语患者有望“借机”重获“新声”
科技日报·2025-09-09 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