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空间站2030年退役,多个商业项目或接棒,NASA将迎来“后空间站时代”
环球时报·2025-09-09 22:53

国际空间站退役背景 -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 初始设计寿命15年 已在轨运行27年 超期服役导致金属疲劳 太空辐射和微流星体撞击造成结构损伤问题严重 多次出现危险漏气事件 [4] - 国际空间站运营费用昂贵 参与各国难以承受 俄乌冲突导致美俄太空合作受阻 双方无意愿延长运营 计划2030年完成受控离轨并坠入南太平洋 [4] - 国际空间站退役后 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成为近地轨道唯一大型载人空间站 美国将退回到仅具备间歇性在轨部署能力 [4] NASA商业空间站计划 - NASA发布近地轨道商业开发计划第二阶段合作提案公告草案 采用灵活合作模式取代传统固定价格合同 支持商业空间站设计与开发 [2] - 新方案放弃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仅要求商业空间站支持4人宇航员乘组在轨停留1个月 而非与国际空间站性质类似的永久载人设施 [2] - NASA计划通过资助商业空间站确保2030年前完成载人演示任务 可能无NASA宇航员参与 但需全面验证空间站核心功能及与载人货运系统兼容性 [2] - NASA在2026-2030财年为近地轨道商业开发计划提供21亿美元资金 支持公理太空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等项目 [5] 商业空间站项目进展 - 公理太空公司模块化太空站计划依托国际空间站开发 原计划2020年发射首个模块 现推迟至2026年 计划2028年在轨组装成形 最终支持最多8名宇航员 [5] - 蓝色起源牵头联合塞拉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打造"轨道礁"空间站 计划2028-2030年进入全面发射和太空组装阶段 初期容积830立方米 计划常住10人 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充气舱段降低成本 [6] - 旅行者太空公司联合洛克希德·马丁和空客公司开发"星空实验室"空间站 专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 2025年3月通过NASA初步设计评审 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计划通过SpaceX星舰火箭一次性发射 [6] - Vast Space公司提出"避风港2"号商业空间站 内部采用枫木装饰 设置健身房 娱乐室和舒适睡眠舱 配备先进实验室设施和机械臂 满足NASA技术要求 [7][8] 太空研究价值 - 太空微重力环境消除地面沉降和对流干扰 使新材料和新制造工艺成为可能 国际空间站观察到"冷焰"燃烧现象 对开发高效清洁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9] - 微重力环境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独特平台 蛋白质能生长出更大更纯净晶体 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国际空间站水回收系统能回收高达98%废水 技术已应用于地表水净化系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