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医美市场乱象再调查

医美行业市场热度 - 医美热度自8月以来持续高涨 "暑期变美"广告和"高考后悄悄变美"话题讨论热度飙升[2] 行业乱象现状 - 诱导消费 非法行医 虚假宣传 维权难等现象频发[2] - 低价营销成为普遍引流方式 如"99元脱毛"和学生折扣6-8折优惠[4] - 美容贷存在欺诈行为 案例显示贷款三万元需偿还超一万元利息[8] - 虚假宣传导致效果不符或事故 如注射后出现排异反应和全脸爆痘[9] - 非法行医隐患突出 平台出现"居家自己打水光"等无资质服务内容[12] - 不正规机构占比达30% 尽管合规机构数量同比增长28%[16] 投诉数据统计 - 美容贷投诉达数百条[8] - 2025年1-7月医美投诉中虚假宣传占比仅次于退款纠纷[8] - 关于"毁容""烂脸"的投诉词条达数千条[11] 监管政策动态 -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要求机构和医师持证上岗[17]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产品需经药监局注册备案[18] - 《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明确禁止制造容貌焦虑的广告内容[19] 消费者保护建议 - 需选择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的机构[19] - 发生纠纷时应保留病历资料 缴费凭证等证据并可申请医疗损害鉴定[19] - 未成年人应在监护人陪同下选择正规机构并签署治疗同意书[19] - 避免听信"童颜""精灵耳"等营销术语 建立正确审美价值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