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港股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远超全球新股融资额同比增幅[3] - 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 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3]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变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上市时外国投资者占比达七八成 涵盖欧美、中东和东南亚资金[2] - 长线基金参与度提高 因中国市场规模大、政策稳定且科技快速发展 适合5-10年投资周期[2] 上市企业储备与结构 - 目前2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包括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2] - 企业上市模式从"先H后A"转向"先A后H" 源于出海需求及海外融资平台建设[4] - "先A后H"企业在港上市后 其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达15%[5] 市场优势与国际化特征 - 港股市场包容性强 开放型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 既容纳大公司也支持潜力股[5] - 除内地企业外 还有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等地区企业在港上市[5] - 亚洲市场内港股交易量及融资额领先 部分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5] 产品结构短板与改进方向 - 香港市场强项集中于股票及衍生产品 债市及大宗商品领域存在明显短板[6] - 需加强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多元化产品建设 以匹配国际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6] - 沪深港通拟纳入REITs产品 进一步丰富互联互通交易品种[6] 互联互通发展规划 - 未来将扩展互联互通至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领域 实现全品类互联[7] - 全面互联互通将使香港与内地市场共同受益 满足外资对多类别产品的投资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