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演进 - 四川从抗战大后方演进为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 功能定位随时代变迁不断丰富但服务国家全局的深层担当一脉相承 [1][2] -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提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 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独特重要地位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来川视察 赋予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和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使命任务 [1] 经济贡献数据 - 抗战时期四川负担国民政府总支出14640余亿元法币中的约4400亿元 占比30%以上 [2] - 1941-1945年四川供给粮食8000万石以上 占全国粮食供给总额三分之一以上 [2] - 2024年四川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五和中西部第一 是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 [2] 产业基础建设 - 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门类 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抗战时期自贡盐产量从占全国7.9%提升至1945年的34.7% 占四川60% 保障全国三分之一人口食盐需求 [2] -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建设高水平产业合作平台吸引高端制造和电子信息优质项目 [3] 交通枢纽功能 - 抗战时期四川修建川滇东路/乐西公路/西祥公路连接滇缅公路 保障国际救援物资运输 [3] - 新时代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最多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居中西部之首 [3] - 出入境人员和航班量居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第一位 [3] 安全保障能力 - 抗战期间接纳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 涵盖机械纺织军工等领域 [2] -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 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3] - 依托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和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优势 稳定能源供给 [3] 资源动员规模 - 抗战累计动员民工500万人以上投入战备基础设施建设 [2] - 1943年12月动员29个县50万民工 半年抢修4个轰炸机机场和5个驱逐机机场 [2] - 抗战时期四川出兵总计约340万人 平均每16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前线 [3] 文化教育支撑 - 抗战期间接纳迁入高校48所 占战前国统区高校总数44% [2] - 以故宫文物精品为主体的大量文物迁川存放并完好保存至抗战胜利 [2] - 依托红色场馆和遗址遗迹打造沉浸式教育基地 开展党史七进活动 [4]
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以抗战大后方的历史底气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
四川日报·2025-09-07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