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有六大行:积极落实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
证券日报·2025-09-07 16:09

政策执行框架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多家商业银行已完成配套准备工作 [1] - 六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于9月4日至5日发布官方操作指引 [1]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期间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可享受贴息 [2] 贴息额度标准 - 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人民币 [1]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人民币 [1] 消费识别机制 - 系统自动识别通过贷款发放账户发生的POS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绑定支付及向消费商户直接转账等交易 [2] - 中国银行明确消费贷款资金转账至个人或取现等非消费用途不享受贴息 [2] - 当日消费最快次日由系统自动识别 未识别交易可申请人工审核 [2] 人工审核流程 - 交通银行自9月6日起允许客户通过手机银行App上传真实消费发票申请人工认定 [2] - 多家银行要求对系统未识别交易提供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等证明材料 [2] 存量贷款处理 - 农业银行明确2025年9月1日前发放的未使用完毕消费贷款 在政策执行期内消费可享受贴息 [3] - 借款人无需进行"还旧借新"操作即可享受政策红利 [3] 风险管控措施 - 严禁提供虚假资质、材料、担保、交易、用途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 [3] - 对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行为将扣减或追回资金 并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3] 政策影响分析 - 贴息政策直接作用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减轻个体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利息负担 [3] - 财政资金通过杠杆效应撬动居民消费 提高消费贷杠杆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