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医疗广告危害堪比电诈,该如何预防?
中国新闻网·2025-09-07 10:15
虚假医疗广告现状 - 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涉嫌虚假医疗广告内容 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传播 商家使用临时链接并事后删除以规避监管[1] - 虚假医疗广告宣称普通保健品如羊奶粉具有治疗高血压和预防三高疾病等医疗效果 单瓶产品售价达几百元[1] - 消费者因虚假医疗广告产生家庭矛盾 有案例显示消费者已花费数万元购买相关产品并持续囤货[1] 虚假医疗广告运作模式 - 医疗导流团伙通过打造虚假"神医"人设进行推广 使用伪科学话术如"高温灭癌"和"祖传秘方"欺骗患者[2] - 虚假医疗广告采用同质化内容变体 包括宣称治疗甲亢 乙肝和白癜风等疾病的偏方[2] - 最终目的是推销高价无效药物 通过私信引导添加联系方式 单次药物价格达几千元 疗程累计费用上万元甚至更多[3] 涉及产品类型 - 虚假医疗广告涉及磁疗床垫 灵芝孢子粉 白藜芦醇和驼奶粉等常见保健品[2] - 减肥糖 羊胎素注射和量子能量仓等养生仪器产品也被用于虚假宣传[2] - 羊奶粉产品在主流电商平台无销售 仅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渠道流通[1] 行业影响 - 虚假医疗广告产生"涟漪效应" 层层扩散 危害程度堪比电信诈骗[2] - 对医疗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透支医疗公信力[2] - 使患者误信"神医"和"偏方" 进一步割裂医患关系[2] 监管措施 - 四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平台清理违法违规信息 包括打造"网红医生"和借健康知识传播色情内容等行为[3] - 要求平台实施"永久封禁+信用惩戒"措施打击违规账号[3] - 构建平台 公众 行业和监管协同发力的治理体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