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话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
经济日报·2025-09-06 22:08

财政政策基调调整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是2008年以来首次重大基调调整 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精准施策 [2] - 政策工具和力度优化升级 赤字率设定在4%左右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时计划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4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 - 政策通过扩大国债和专项债发行规模强化资金供给 并向新基建、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 [3] 财政空间与债务安全 - 突破3%赤字率警戒线是基于功能财政理念 核心关注点在于稳定物价、提升产出水平和实现充分就业 而非年度预算平衡 [5][6] - 中国政府负债率为90.12% 显著低于G7国家平均值127.42% 显示债务水平处于国际较低区间 [7] - 特有财政金融体制确保政府债券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认购 避免募集失败和流动性紧张 政府可通过调节金融市场控制债务资金流向 [8] 政策协同与实施路径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加强协同 通过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带动社会投资 同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为财政扩张提供空间 [4][13] - 政策需兼顾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加强预期管理 并与区域、产业政策协调以提升效力 [13] - 政策实施需处理年度预算与跨周期平衡、功能财政与平衡财政、经济建设与民生支出三大关系 [19] 微观层面影响 - 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制造业技术改造获得现金流支持 纾困政策和融资担保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11] - 居民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民生领域支出增强教育、医疗、养老保障 [12] - 就业补助和技能培训政策稳定就业市场 2025年上半年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三类民生支出合计约5.7万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3% [24] 政策成效与未来重点 - 2025年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 同比增长9.1% 中央财政安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18.8亿元 同比增长14.5% [24] - 下半年需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 在稳就业、促消费、扩投资领域出台增量措施 支持"两重""两新"工作 [25] - 重点任务包括用足财政政策空间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风险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