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金融暗战打响,美国不装了,要硬抢了,但中国却是另一景象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 - 美国财政部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近10%股份 使用《芯片与科学法》补贴尾款直接换股[1] - 政府获得董事会席位 实质掌握CEO任免权 突破传统"小政府"理念[3] - 介入动机包括国家安全管控 财政股息收益 以及直接掌控先进制程产能[3] 英特尔经营状况 - 过去五年资本支出1080亿美元 研发投入790亿美元 但市值仅为英伟达十分之一[3] - 俄亥俄州芯片厂建设延期 亚利桑那新厂面临资金短缺[3] - 7纳米工艺研发滞后 竞争对手已突破5纳米技术[5]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展 - 长江存储128层芯片良率达92% 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通过验收[5] - 上海微电子采用DUV光源实现7纳米demo突破 三年解决良率难题[7] - 前7个月芯片进口额降18% 国产设备出口增34% 合肥长鑫DRAM与武汉新芯NOR Flash抢占中端市场[5] 技术成本与市场竞争 - 英特尔7纳米晶圆单片成本9000美元 中芯国际同制程成本仅6000美元[9] - 中国通过4000亿元芯片再贷款额度支持产业 市场反应平稳[7] - 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 英特尔债券收益率下降15个基点[7] 全球供应链重构 - 台积电南京厂扩产28纳米 三星西安厂升级17纳米 形成独立制造走廊[9] - 美国对华14纳米设备禁令失效 中国实现技术自主突破[7] - 供应链分化加速 两条技术路线预计在3纳米节点交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