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科技巨头面临AI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财务压力 年资本支出动辄千亿美元 现金储备超过3400亿美元的亚马逊 谷歌 Meta 微软和Oracle亦感受到压力[1] - 行业打破完全依赖自有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的传统 转向寻求复杂金融解决方案 在不损害财务稳健性的前提下为AI竞赛提供资金[1] - AI基建成本倒逼融资创新 迫使科技巨头寻找外部资本 投资者和信用评级机构密切关注巨额投资能否转化为新收入[2] - 科技巨头与银行家联手设计复杂金融策略 核心目标是将部分成本和风险转移出资产负债表[2] 金融创新策略 - 三种创新金融"玩法"浮出水面 核心是将风险与负债巧妙地外部化[3] - Meta采用合资企业策略 为路易斯安那州290亿美元数据中心项目融资 与Blue Owl Capital成立合资企业 Blue Owl投入30亿美元股权 260亿美元债务由Pimco进行银团分销 Meta以租赁费形式偿还债务 将项目移出资产负债表[4] - Oracle采用银团贷款策略 作为Vantage Data Centers开发的1.4GW数据中心综合体的租户 项目需220亿美元债务 由摩根大通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高盛等六家银行进行银团分销 风险分散给多个贷款方[5] - 谷歌采用备用担保策略 为云初创公司Fluidstack与数据中心所有者TeraWulf的租赁合同提供32亿美元备用担保 获得TeraWulf 14%股份 担保属于或有负债 仅在违约时触发 可能不计入当期负债[6][7] 市场动态与资本涌入 - 科技巨头巨大融资需求遇上现金泛滥的信贷市场 私募信贷基金和银行积极涌入数据中心项目[8] - 高盛数字基础设施银行业务全球主管表示 贷款机构为数据中心项目总成本提供80%至90%的资金 较仲量联行数据显示的65%至80%大幅攀升[8] - 市场有足够资金资助熟知项目 能够很好消化这些项目[8] 潜在风险与挑战 - 私募信贷大量涌入数据中心领域 可能增加市场过热风险[8] - 数据中心租赁合同高度集中在少数信用良好的科技巨头手中 若任何一家公司削减支出或信用评级受冲击 整个生态系统面临巨大风险[9] - 部分公司杠杆风险显现 Oracle杠杆率达4.3倍 远高于其他超大规模供应商 若债务与盈利比率不降至3.5倍以下 信用评级面临下调风险[9]
硅谷扛不住了、撬动华尔街 “AI军备竞赛”开始扩散 风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