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湾区之名”联手“登顶” 这项“第一”背后有怎样的创新之道?
南方都市报·2025-09-06 01:33

核心观点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集群 跃居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榜首 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地位显著提升并开创协同发展新范式 [1][3][6] 排名变化与评价体系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从连续五年全球第二升至第一 东京-横滨集群退居第二 [1] - WIPO首次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纳入评价体系 与专利申请量 科研期刊量共同构成三大核心指标 [1][2] - 新评价体系反映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 更是技术 市场 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 [2] 集群协同优势 - 三地跨越不同制度与货币体系 通过功能互补与错位发展形成"1+1+1>3"的协同效应 [4][7] - 广州2025年上半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754件 同比增长20.8% 提供产业腹地支撑 [4] -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全国第一 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第一 [4] - 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双重角色 成为内外双向开放核心平台 [4] 全球数据对比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PCT申请量占比(9.0%) 出版物占比(2.4%) 风险资本交易占比(2.9%)上实现均衡发展 [6] - 东京-横滨集群PCT申请量占比(10.3%)最高 但风险资本交易占比(2.2%)较低 [6] -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风险资本交易占比(6.9%)显著领先 但PCT申请量占比(3.9%)相对较低 [6] - 北京集群出版物占比(4.0%)全球最高 但PCT申请量占比(3.8%)相对偏低 [6]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 - 大湾区通过河套深港合作区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联合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机制打破要素流动壁垒 [7] - 集群在单项指标非最突出情况下 通过协同效应实现"全能冠军"式跃升 [5] - 区域探索出竞争中共生 协作中共赢的新生态 避免同质化发展困局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