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下,停着好多“船”(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2025-09-05 22:22
船型屋文化遗产保护 - 白查村船型屋作为黎族传统居所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 - 船型屋采用格木麻竹骨架 红泥草根混合泥浆筑墙 茅草葵叶覆顶 需每8年大规模修缮[3][4] - 东方市通过文物普查登记实现每两年定期修缮 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4] 非遗技艺传承发展 -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传承人从5人扩至20余人 周边乡镇掌握技艺青年超200人[5] - 每年举办10余期培训班 每期3-5天 编写《船型屋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学习资料[5] - 搭建单间船型屋需约180片茅草 每人每日最多编织10片茅草顶[5] 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通车带动游客增长 建设白查驿站博物馆研学基地[7] - 引入黎锦藤编等手工艺品 开发民宿资源 举办山栏节三月三等传统节庆活动[7] - 2022年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25年6月出台保护管理规划[7] 社会关注与影响力 - 白查村成为世界遗产申报提名地 与五指山初保村昌江洪水村纳入科学分区保护[7] - 吸引剧组取景拍摄 高校师生调研考察 游客专程自驾参观船型屋建筑群[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