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深北交易所就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将有更多“教材”
上海证券报·2025-09-05 20:26

政策修订内容 - 沪深北交易所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具体指南[1] - 新增指南涵盖风险和机遇识别、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 为上市公司编制报告提供技术指导[2] - 指南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 重点提供工作流程和示例参考 助力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践能力[2] 政策影响与实施效果 - 《指南》降低上市公司实施《指引》难度 通过技术问题详细讲解和具体流程参考提升ESG报告编制能力和质量[3] - 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初步形成 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指引》为强制要求、《指南》为实践推荐[4]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共有1869家公司披露报告[4] - 近三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家数年增20% 超1000家披露碳排放量 年增超50%[4] - 70%以上企业设立ESG专项管理机构 治理架构与制度建设显著加强[5] 企业治理与披露进展 - 67.27%披露报告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发展目标[5] - 78.07%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5] - 企业逐步从后端披露向前端治理管理延伸 ESG工作从鼓励披露迈向精准治理[5] ESG评级与资金影响 - 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中AAA/AA级公司占比从3.2%升至7.2% A/BBB/BB级公司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至43%[6] - 建设银行等9家公司获AAA级 中信证券等26家获AA级[6]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至BBB级 吸引境外ESG基金持仓金额大幅增加[6] - 阳光电源评级从A级升至AA级 ESG基金持仓额从50多亿元提升至110多亿元[7] - 高质量ESG表现企业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