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能源合作形成新格局,互补性强且市场潜力巨大,上合组织国家油气产量超全球40%,中国油气进口约50%来自上合国家,新能源项目同步推进 [1][14][15] - 合作形成"142"新范式,包括元首牵引、政策对接、平台共享、产业共筑、金融赋能、责任共担和心心相通七大要素,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 [2] - 未来合作将聚焦构建四链协作体系、数智赋能、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风险管控,深化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 [2][9] 能源供应与需求互补性 - 上合组织国家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均超过全球总产量的40%,沙特阿拉伯、俄罗斯、阿联酋、科威特位列全球前十大产油国,俄罗斯、卡塔尔等位列全球前十大天然气出口国 [14] - 中国和印度一次能源消费合计约占全球消费量的35%,石油消费量合计占全球20%,天然气消费量合计占全球12% [14] - 印度203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较2025年将增长30%约33亿吨标煤,中国将增长10%达到68亿吨标煤 [14]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合作 - 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传统能源贸易紧密,上合组织国家约25%油气出口至中国,中国进口油气约50%来自上合国家,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均位列中国前十大进口原油来源国 [15][17] - 中国企业参与上合国家油气资源开发项目,打造全产业链合作格局,例如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改造后成为中亚地区首个具备生产欧IV、欧V标准成品油的现代化炼厂 [15][28] - 新能源项目在多国落地,包括阿塞拜疆戈布斯坦光伏电站(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规模最大)、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年发电约24亿度)、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等项目 [20][22] 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跨境油气通道包括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区域油气资源优化配置 [22][23] - 哈南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具备向沿线500多个居民点150多万人供气能力,为哈萨克斯坦提供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 [23] - 区域电力网络建设如中缅、中蒙跨国电网互联,形成"多源互济"供电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稳定性 [23] 项目落地与协同效应 - 标志性大项目如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北极超大型能源项目)拉动俄罗斯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23] - "小而美"项目包括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48兆瓦风电项目(年减排17.6万吨,满足12000余户家庭需求)、柬埔寨金边-马德望230千伏输变电项目等 [24] - 能源项目促进本地化发展,例如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推动本地新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安格连橡胶厂项目填补中亚地区轮胎产业空白 [26][29] 金融合作与产融结合 - 能源大项目催生巨额资金需求,推动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多元模式创新,金融机构通过能源产业基金、绿色债券等方式介入 [29] - 能源合作推动金融国际业务拓展,探索新金融机制与结算通道,能源贸易人民币结算有所发展 [1][29] 未来合作方向 -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四链协作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2][9] - 打造数智赋能引擎,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创新数字化交易平台并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与标准共建 [2][9] - 深化绿色低碳合作,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机制创新入手,推动可持续发展 [2][9]
中石油经研院: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新图景报告
搜狐财经·2025-09-05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