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批人,正纷纷拿到融资
36氪·2025-09-05 00:00

行业融资动态 - 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近期融资活动频繁 凸显资本持续看好该领域发展势头[1] - 智平方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新一轮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1] - 前地平线副总裁张玉峰创办的无界动力公司将于近期完成首轮融资[1][5] 智平方公司融资细节 - 公司在半年内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包括Pre-A+++轮和A+轮等多轮次融资[3] - 本轮融资除老股东敦鸿资产、国投持续加码外 还吸引华熙生物和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作为产业资本参与[3] - 融资资金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迭代、自建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3] 智平方产品与产能 - 已推出三代轮式可升降人形机器人产品 包括AlphaBot、AlphaBot 1S和AlphaBot 2[3] - 机器人具备模拟工厂搬箱子码垛、制作咖啡冰淇淋和敲架子鼓等多场景应用能力[4] - 年内订单量已超过500台 主要来自汽车制造、泛半导体、生物科技等工业服务领域[4] - 自有产线本月正式启用 年产能超过1000台 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交付闭环[4] 技术路径与定位 -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端到端VLA(视觉-语言-行动)技术的企业之一[4] - 2025年4月发布全球首个全域全身VLA大模型(GOVLA)[4] - 公司定位为软硬一体的通用智能机器人服务提供商 既重视硬件规模化制造也注重大模型和系统开发[4] 人才流动趋势 - 2024年以来具身智能领域出现高管创业潮 形成独特的"智能驾驶人才迁徙"现象[5] - 前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刘方、华为车BU自动驾驶首席技术官陈亦伦、地平线副总裁余轶南等相继投身该赛道[5] - 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曾任小鹏汽车和OPPO首席科学家 主导的智能系统在数十万台智能汽车和数亿台消费电子终端投入使用[5] 行业参与路径 - 车企通过内部孵化组建人形机器人专项团队直接布局[6] - 智能驾驶背景资深从业者离职后独立创业成立具身智能企业[6] - 智能驾驶产业链头部企业从上游切入核心零部件领域或与成熟机器人公司战略合作[6] 技术协同性 - 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在技术上存在高度共通性 都需要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动控制等核心能力[7] - 两者共享激光雷达、高精度传感器、计算单元与操作系统等核心零部件[7] - 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融合算法、软件架构、通信中间件和数据闭环等技术可直接复用于具身智能领域[8][9] - 自动驾驶的海量标注数据和仿真训练经验正迁移至机器人仿真应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