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脉赓续助力城市内涵式发展
人民日报·2025-09-04 22:57
城市文脉保护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历史文脉需平衡改造开发与遗产保护 坚持保护中发展和发展中保护[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要求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并完善历史文脉保护体系[1] - 《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促进城市文化繁荣 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1] 文脉保护现状与成果 - 全国已认定14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1300片历史文化街区和6.8万处历史建筑构成中华文化传承载体[3] - 各地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资金投入形成系统保护机制 数字化转化与文化IP打造推动文脉融入现代生活[3] - 部分城市仍存在保护重视不足 传承发展薄弱环节及文化建设同质化等挑战[3] 体制机制建设措施 - 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建立文化遗产普查制度和居民主体保护机制[4] - 加强历史建筑与街区分级分类保护 明确保护范围与开发管控红线[4] - 通过设立保护基金和税收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强化监督检查与考核问责机制[4] 创新传承与代际衔接 - 运用短视频/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激活历史文化资源[5] - 将城市历史脉络与非遗传习纳入学校课程 开展博物馆研学和传承人进校园活动[5] - 建立传承人梯度培育机制 提供职业培训与创业扶持以解决人才断层问题[5] 特色风貌塑造策略 - 开展老城及历史街区专项调查 梳理地域民俗/建筑/技艺等独特文化基因[6] - 坚持一地一策原则 实现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实施[6] - 推动多部门协同合作 规范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并融入中华美学元素[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