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预期 - 中国人民银行自2025年1月起暂停国债买卖操作8个月后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将"国债买卖操作"纳入研讨范围 引发市场对重启的密集关注 [1][3] - 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过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净买入1万亿元国债 其中8月1000亿元、9月2000亿元、10月2000亿元、11月2000亿元、12月3000亿元 [3] - 市场对政策预期作出积极反应 9月3日国债期货各期限主力合约集体收涨 9月4日开盘全线上涨 收盘时30年期涨0.26%、10年期涨0.13%、5年期涨0.06% [1] 操作定位与市场影响 -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核心定位是流动性管理工具 会尽力避免对国债收益率产生过度影响 不同市场格局下操作效果差异显著 [2][5] - 分析师认为即便央行买入短债会影响短债收益率 经传导后最终会形成长债收益率下行 去年12月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就受净买入操作影响 [4] - 当前债市环境下央行买入国债对收益率的下行压力明显弱于去年 市场环境已较为适宜操作重启 [2] 重启时间窗口预测 - 机构认为操作重启概率逐步提升 财通证券预计在2024年底央行买入国债逐步到期背景下年内重启概率提升 [4] - 长江证券预判2025年四季度为关键节点 因三季度经济数据保持韧性 四季度初适合流动性调节操作 且11月迎来国债净供给高峰 [4] - 若重启落地 操作余额或恢复至2024年底1万亿元规模 短期国债大概率成为主要操作标的 [4] 货币财政协同机制强化 - 联合工作组机制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增加国债买卖"要求 第二次会议聚焦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6] - 会议释放关键信号显示央行与财政部将更注重协同配合 在全球大变局背景下财政政策重要性日益凸显 [7] - 政策关注领域从首次会议的国债买卖拓展至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及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等宏观层面 [6][7] 流动性管理工具创新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成为政策协同重要抓手 其期限适中 能更好平抑政府债券发行对银行流动性的扰动 相比7天逆回购和MLF更匹配财政收支时间差 [9] - 央行于9月5日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应对9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及3.5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量 [9]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工具既化解政府债券供给冲击近忧 又消除中长期流动性投放能力衰弱远虑 [10] 未来政策方向 - 后续债券发行结构与节奏将优化 央行流动性投放节奏与之深度匹配 利好市场流动性并降低债券供给冲击 [10] - 预计今后若干年政府债券供给规模可能进一步提高 央行将在发债规模、结构、节奏等方面与财政部门加强协商 [10] - 财政政策可联动货币政策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工具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消费 [11]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升温 货币财政政策协同有望升级
搜狐财经·2025-09-04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