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路线图:从“高速”转向“高质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4 14:29

行业定位与目标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1]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左右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1] 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增速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4.6和1.4个百分点 [2] - 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增速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6和2.9个百分点 [2] 战略转型方向 - 产业正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强调高质量发展 "7%"增速目标是基于产业基数增大后的审慎决策 [2][3] - 政策核心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 旨在引导行业规避过度"内卷" 鼓励企业将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 [3] - 通过政策手段防止低端产业进入 控制光伏等产能过快增长 同时通过行业赋能扩大需求场景 [3] 具体发展举措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实施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4]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创新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分级方法和标准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4] - 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 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等新兴产品 [4][5] - 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4] 市场需求挖掘 - 深入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消费金融业务 [5] - 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交通、教育、应急、健康等典型场景的终端研发 [5]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 [6]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 [6] 产业融合应用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6]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6] - 海洋经济、养老产业、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新型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是消费升级主要方向 [7] 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 - 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7] - 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 有序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 [7] - 聚焦行业垂直领域场景 推动算力转换为生产力 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 [8]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8]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