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升温,去年曾释放万亿流动性
第一财经·2025-09-04 14:07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预期 -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纳入研讨范围 引发市场对操作重启的密切关注[1][4] - 该操作自2025年1月起暂停已达8个月 2024年8-12月期间累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其中8月1000亿、9月2000亿、10月2000亿、11月2000亿、12月3000亿元)[3][4] - 市场对政策预期作出积极反应 国债期货9月3-4日集体上涨 30年期主力合约最高单日涨幅达0.36%[1] 操作重启的时机与规模预测 - 多家机构认为重启概率提升 长江证券预判2025年四季度为关键节点 尤其11月国债净供给高峰期间[5] - 若重启操作 预计规模将恢复至2024年底1万亿元水平 且短期国债大概率成为主要操作标的[5] - 财通证券指出2024年底买入的国债逐步到期 年内重启概率提升[4] 操作效果与市场环境影响 - 当前债市环境已从2024年12月"牛市思维"转入"熊市思维" 8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6月末上行约20BP[6] - 央行买入国债对收益率的下行压力将明显弱于去年 当前市场环境适宜操作重启[2][6] - 操作核心定位为流动性管理 会避免对国债收益率产生过度影响 不同市场格局下效果差异显著[2][6] 货币财政协同机制强化 - 联合工作组机制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增加国债买卖的要求[7] - 第二次会议释放政策协同增强信号 关注领域从国债买卖拓展至政府债券发行管理、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等宏观层面[7][8]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向实体经济注入7400亿元资本金 2024年10月启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成为政策协同重要抓手[10][11] 流动性管理工具创新 - 央行9月5日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应对9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及3.5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量[11]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适中 能有效平抑政府债券发行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扰动 避免短期滚动续作压力[11] - 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工具既化解政府债券供给冲击 又消除中长期流动性投放能力衰弱之忧[11] 未来政策协同方向 - 后续债券发行结构与节奏将优化 央行流动性投放节奏将深度匹配 降低债券供给冲击[12] - 政府债券供给规模可能进一步提升 货币当局将在发债规模、结构、节奏等方面与财政部门加强协商[12] - 可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金融工具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