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市场领域首份中央文件出台,高排放行业进入倒计时
搜狐财经·2025-09-04 09:02

政策框架与时间表 - 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实施总量控制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 - 全国碳市场从以强度约束为主的管控模式转向以总量硬约束为核心的阶段[1] -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4] 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强制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81亿吨 成交额467.84亿元 碳价一度突破100元/吨并稳定在72元/吨左右[1][3] - 2024年纳入强制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2096家 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3] - 自愿碳市场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成交246.03万吨 成交额2.08亿元[4] 行业覆盖与影响 - 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年排放合计约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占全国20%以上[6] - 钢铁行业到2025年底电炉钢占比力争提升至15% 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7] - 电解铝行业电力排放因子是影响吨铝排放强度的重要参数 云铝股份生产用电结构中清洁能源/绿电占比约80%[10] 交易机制创新 - 配额分配从此前的免费为主逐步过渡为免费与有偿相结合 有序提高有偿比例[4] - 2025年6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引入单向竞价机制 允许重点排放单位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买入或卖出年度配额[12]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 依法合规引入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及其他非履约主体参与交易[5]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将碳排放的计量、采集、留痕与存证等工作融入日常生产和能源管理系统[13] - 推行关键参数月度存证制度 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监管能力[13] - 通过工艺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碳交易管理的一体化方式降低碳排放的边际成本[14] 水泥行业专项措施 - 水泥行业排放具有过程排放占比高的特征 需组合降低熟料系数、替代燃料、余热发电与CCUS示范等措施推进减排[9] - 核算与报告分为熟料生产设施层级和企业层级 明确核算边界、排放源、排放量计算等要求[9] - 能效与工艺绩效更优的熟料线履约压力相对较小 高熟料、低效能产线的约束逐渐增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