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全国百强市、百强区、百强县排行出炉
搜狐财经·2025-09-04 08:06

百强市经济格局 - 百强市GDP门槛为3600亿元,50强市门槛为6000亿元,10强市门槛接近2万亿元[3] - 百强市数量分布:江苏13个、山东12个、广东10个、浙江8个、河北6个,东部地区占主导地位[3] - 江苏成为唯一所有地级市均入围百强市的省份,经济实力均衡[6] - 广东因区划过多(21个地级市)及粤东西北发展不均衡导致百强市数量落后于江苏和山东[7] - 中西部省份多采用"强省会+省域副中心城市"模式,如四川(成都、绵阳、宜宾)和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7] - 东北三省仅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4个副省级城市入围百强市[7] - 海南、青海、宁夏、西藏4省份无城市进入百强市榜单[7] 百强区竞争态势 - 百强区评价基于904个市辖区(不含直辖市辖区及国家级新区)[8] - 十强区中广东独占8席(包揽前7名),江苏占2席,具体为深圳南山区、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区、深圳宝安区、深圳龙岗区、广州黄埔区、佛山顺德区、苏州吴江区、佛山南海区、常州武进区[9] - 百强区省份分布:广东17个、江苏16个、浙江13个、四川13个、湖北10个[9] - 广东百强区集中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4市,东莞因不设区县而无百强区[12] - 江苏百强区集中于苏南地区(苏州、南京、常州、无锡、南通、扬州),苏北相对薄弱[12] - 浙江百强区以宁波鄞州区、杭州余杭区为核心,宁波鄞州区超越杭州余杭成为浙江第一区[12] - 四川百强区中成都独占9席,体现强省会特征[12] - 若纳入直辖市辖区,上海浦东新区GDP达1.78万亿元(超过郑州、长沙等强省会),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及天津滨海新区排名靠前[15] 百强县与千亿县分布 -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包揽前3(昆山、江阴、张家港),省份分布为江苏25席、浙江15席、山东12席[16] - 广东百强县实现零突破,增至3席(惠州博罗县、肇庆四会市、惠州惠东县),集中于珠三角[16] - 全国千亿县数量达62个,江苏占22席、浙江11席、山东6席、福建6席,东部地区占比超80%[18] - GDP十强县为昆山(5380亿元)、江阴(5126亿元)、晋江(3639亿元)、张家港(3602亿元)、常熟(3079亿元)、慈溪(2929亿元)、义乌(2504亿元)、神木(2503亿元)、宜兴(2455亿元)、长沙县(2266亿元)[17][18] - 昆山、江阴GDP突破5000亿元,超过乌鲁木齐、兰州等7个省会城市[19] - 中西部千亿县分布:湖南3席(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陕西2席(神木市、府谷县)、内蒙古2席(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河南2席(中牟县、巩义市)、安徽2席(肥西县、长丰县),湖北实现零突破(仙桃市)[18][21] - 广东因珠三角强县撤县设区导致千亿县缺失,四川因强省会效应制约县域发展,但两省均有望未来突破[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