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来了,涉及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
第一财经·2025-09-04 07:01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1] - 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2026年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1]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技术攻关方向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攻关力度 [1][2]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2] - 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 [2] - 加快对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多元化系统的兼容适用 [2] - 提升协同攻关效率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 [4] - 加快推动RISC-V产业发展 促进技术研发和国际化合作 [4] 基础设施建设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 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2] -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2] - 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 [2] - 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生态融合 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4] 产业布局优化 - 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推动差异化发展 [3] - 打造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 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 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3]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3] 质量与标准建设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3] - 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 [3]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3]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 [3] 创新体系构建 - 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4]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等领域科技创新 [4] - 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 推进卫星定位、导航、遥感、通信等协同发展 [4] - 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内外无缝定位、低轨导航增强等北斗关键技术 [4] - 加快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