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名字就想买,这几支秋冬奶茶新品要赢了
36氪·2025-09-04 02:15
奶茶命名争议现象 - 奶茶命名难度增加引发消费者吐槽 如"蓝田仙人""黑糖BiuBiuBiu鲜奶"等名称被指难以理解和记忆 部分消费者反映需依赖配料表说明才能完成点单 [1] - 长命名风格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字数增多且文艺化倾向明显 导致消费者决策成本上升 [5] - 部分消费者对创新命名持包容态度 认为名称结合配料说明仍可接受 茶颜悦色等品牌通过专栏解释命名逻辑 [3] 有效命名策略分析 - 使用小众熟悉水果制造味觉期待 如人参果黄杏冰茶 无花果荔枝椰子糖等 通过陌生化惊喜触发尝鲜欲望 [8][9] - 标注品种产地建立品质信任 如阿克苏苹果拿铁 伊犁吊干杏冰茶等 利用原产地认知形成品质背书 [11][13] - 关联熟悉味型降低尝试门槛 如马斯卡彭咸酪乳关联提拉米苏 牦牛乳酥油茶关联高原风味 通过跨界命名引发好奇心 [14][16] 命名演变与行业趋势 - 奶茶命名经历从直白描述到体验导向的演变 早期"珍珠奶茶"等名称直接说明原料 现阶段命名更注重激发尝试欲望 [19][21] - 命名策略反映消费需求迭代 现阶段通过工艺描述 健康标签等方式强化产品差异化价值 [21] - 过度追求噱头可能适得其反 拗口难记的命名会形成沟通壁垒 需兼顾产品体验与命名传播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