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 强化安全要求推动行业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3 23:07

新国标实施背景与核心变化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于9月1日正式实施 取代2018版旧国标 [1]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3.8亿辆 相当于每四人拥有一辆 [1] - 新国标针对火灾事故和非法改装两大痛点设置新标准 [1] 安全技术要求升级 - 新增非金属材料阻燃要求 规定整车塑料占比不得高于5.5% [2] - 新增耐高温整车编码要求 便于火灾后溯源调查 [2] - 实施速度超过25km/h自动断电机制 从物理层面防篡改 [1][3] - 引入"三位一体"防篡改设计 杜绝非法改装行为 [3] 技术参数与性能优化 - 铅酸电池车型重量限制由55kg放宽至63kg 提升续航里程 [1][7] - 新增北斗定位系统及制动性能优化等技术要求 [1] - 续航里程50km-80km为主流需求区间 占比超60% [7] - 60km为用户最理想单次续航段位 [7] 行业影响与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国内销量达3232.5万台 同比增长29.5% [5] - 雅迪(26.3%)、爱玛(20.0%)、台铃(12.6%)三大品牌合计占据超50%市场份额 [5] - 九号公司以7.3%份额跻身第四 同比增长78.8% [5] - 小牛以1.5%份额和53%增速进入前十 [5] - 新国标使生产成本增加600-900元 终端售价可能提升 [6] 企业竞争与发展趋势 -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研发实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更快推出合规产品 [6] - 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风险 行业集中度预计提升 [6] - 高端化、年轻化品牌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 [5] - 新国标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 允许旧标车销售至11月30日 [6] 用户群体与实施效果 - 外卖骑手群体存在超速(49.9%)、闯红灯(32.9%)等交通违法行为 [3] - 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占城市交通事故比例超过50% 部分城市达80% [4] - 已购车辆不受新标准约束 不会被强制淘汰 [3] - 新规效果需通过长期产品迭代逐步显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