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金山银山”是这样炼成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03 08:35
核心观点 - 中国探索出三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 [1][2][3] 护绿换金模式 -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通过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直接获得经济回报 [1] - 赤田水库流域实施三维补偿机制 资金池规模达6亿元 其中省级财政3.3亿元 三亚市1.8亿元 保亭县0.9亿元 [1] - 首个考核期保亭县获得5.16亿元补偿 三亚市获得0.84亿元治理资金 [1] 聚绿成金模式 - 将生态要素转化为产业优势 宁夏贺兰山东麓年产葡萄酒1.4亿瓶 综合产值达450亿元 [2] - 江苏盐城形成全国最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整机产能占全国40% 叶片产能占全国20% [2] - 金风科技和中车电机等龙头企业入驻风电产业园 构建完整产业链 [2] 借绿生金模式 -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累计合作经营面积25.26万亩 [2] - 强制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 [3] - 云南青海等地碳汇项目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实现价值转化 [3] 发展路径关系 - 护绿换金是基础 聚绿成金是手段 借绿生金是创新 三者共同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3] - 需要持续探索多元化路径 兼顾生态保护与价值创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