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服务员”护外资:上海营商环境的新打法
搜狐财经·2025-09-03 07:14
外资撤离背景 - 贝莱德以5.8折甩卖上海写字楼 黑石折价30%抛售北京物流地产[2] - 2024年1-4月107家外企关停上海业务 1.8万从业者面临失业[2] 首席服务员制度核心机制 - 将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对接 通过一对一精准服务打破政企沟通壁垒[3] - 整合商务、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资源 为外企配备专属对接人[3] - 杨浦区案例: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优化仅用3天 效率比传统审批提升80%[3] - 长宁区案例:为空客研发中心对接高校建立人才定向培养通道[3] 制度协同与系统升级 - 与浦东新区外资急救包、多语种政策黄页、敏感领域试点形成合力[4] - 构建精准服务+制度突破双轮驱动模式[4] - 协助外企对接上海数据交易所 对照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梳理合规路径[4] - 美资生物医药企业案例:新药临床试验备案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2个月[4] 稳定预期价值体现 - 回应外资对政策不确定性、经营成本上升、产业链配套变化的核心需求[5] - 通过定期走访、需求台账更新、政策提前解读提供可预期经营环境[5] - 德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案例:提前3个月告知社保缴费基数调整细节[5] - 英资金融科技公司案例:提前了解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政策避免资金周转延误[5] 考核激励机制 - 建立服务成效评价机制 以外企满意度、问题解决率、企业增资扩产为考核指标[6] - 问题3次未解决启动跨部门协调督办 实现增资扩产给予团队专项激励[6] 制度实施成效 - 特斯拉扩建上海研发中心 空客加大临港基地投入[7] - 吸引外资竞争从政策优惠转向精准稳定贴心服务[7] - 营商环境从政策洼地转向服务高地 从要素吸引转向生态构建[7]